全國助殘日之際,“要不要給孤獨癥兒童辦殘疾證”再次成為患兒家長熱議的話題。支持辦的原因很簡單:緩解家庭經(jīng)濟壓力,有更多的錢去支持孩子進行康復訓練;支持不辦的原因也很明顯:擔心殘疾證給孩子造成不必要的傷害、以后受到歧視、入學后留下檔案……
他們在拒絕什么?
孤獨癥致殘率高,需要終生康復,目前孤獨癥人士在殘聯(lián)辦理殘疾證,一般是精神類殘疾證,這一點是引發(fā)家長抗拒的重要原因之一。大多數(shù)情況下,大眾對精神類疾病的誤解一直比其他殘疾更多,人們對這個群體普遍存在嚴重的偏見和恐慌,但實際上我我國精神心理疾病患病率達17.5%,其中也包括抑郁障礙、焦慮障礙這類疾病。
事實上,很多家長拒絕給孤獨癥孩子辦理殘疾證,是因為他們內(nèi)心還沒有真正面對孩子患病的事實,他們拒絕與周圍人和社會的協(xié)作,這是“病恥感”的一種典型表現(xiàn)。病恥感是一種社會刻板認知,不僅會帶給患者本人和家庭巨大的精神和社會壓力,還會給社會帶來許多負面影響,如人為限制、刻板拒絕、服務缺失,使個案及家庭融入社會的過程更艱難。我們一直在呼吁公眾消除對孤獨癥孩子的誤解,這要靠家庭、社會和國家等多個層面的滲透,家長首先要接納孩子,才能影響別人。
也又不少家長擔心殘疾會成為孩子的“黑色檔案”,但事實上,根據(jù)對《殘疾人證》及殘疾人個人信息保密要求的規(guī)定,對殘疾人個人信息有嚴格的保密和監(jiān)管規(guī)定,不會隨便對外公開殘疾人的個人信息。況且殘疾人證的有效期是十年,有效期到了會重新評定,根本不影響成年后生活。殘疾證甚至可以在一些時候,為孩子抵御一些莫須有的惡意,讓孩子們免受“他是一個熊孩子”的非議。
殘疾證不是標簽 而是保障
殘疾證并不是“惡意標簽”,而是社會為孩子們提供的保障,為自閉癥孩子辦理殘疾證,不僅可以獲得康復補貼,還能讓孩子和家庭享受一些政策優(yōu)惠。
01
康復補貼
《天津市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實施辦法》規(guī)定,持有殘疾人證或有定點康復機構(gòu)診斷證明的0~7歲孤獨癥(譜系障礙)兒童,可獲得康復訓練費用補助,補助標準是每月不超過0.2萬元,每年度不超過2萬元。
02
家庭無障礙改造
《關于印發(fā)無障礙環(huán)境建設“十四五”實施方案的通知》規(guī)定,在殘疾人家庭開展無障礙改造。比如,為言語障礙家庭配置專用電磁爐、電壓力鍋、電飯煲、溝通交流板;對智力、精神殘疾家庭改造室內(nèi)電源線路,安裝高位高空開關、安全防護網(wǎng)等。此項政策,深圳、廣州、北京、上海、東莞、武漢、杭州等多?。ㄊ校┮褜嵤┒嗄辍?/p>
03
減免醫(yī)保
《關于新增部分醫(yī)療康復項目納入基本醫(yī)療保障支付范圍的通知》規(guī)定,新增6歲以下疑似自閉癥患兒的診斷訪談ADI測測評、言語能力篩查。此外,對重度殘疾人員(城鄉(xiāng)一、二級)參加城鄉(xiāng)居民醫(yī)保的個人繳費部分全額資助。
04
上學
《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》規(guī)定,義務教育階段的殘疾學生、貧困殘疾人家庭學生可免費提供教科書,并給予寄宿生活費等費用補助;對接受義務教育以外其他教育的殘疾學生、貧困殘疾人家庭的學生按照國家有關規(guī)定給予資助。
05
就業(yè)
《促進殘疾人就業(yè)三年行動方案(2022—2024年)》提出,新增建設郵政報刊零售亭等社區(qū)公共服務點時,應預留一定比例的崗位專門安排殘疾人就業(yè),并適當減免攤位費、租賃費,有條件的地方免費提供店面。此外,編制50人(含)以上的省級、地市級機關和編制67人(含)以上的事業(yè)單位(中小學、幼兒園除外),至少安排1名殘疾人就業(yè)。持證殘疾人還可申請煙草專賣零售許可證,并適當放寬對煙草制品零售點的數(shù)量、間距要求。
微信掃一掃關注該公眾號